骗老公200一套护肤品,骗老公200一套护肤品犯法吗

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骗老公200一套护肤品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骗老公200一套护肤品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想买一套1000多的护肤品,可老公反对。是他小气还是我花太多?
1、同样作为一个女人,以及一个妈妈,我是强烈赞同你要爱护自己,保养皮肤的!女人如果不爱自己,怎么爱别人呢?况且,打扮美丽了,老公看着也开心呀。
2、但是根据你的提问,老公反对的应该是“花一千块买”护肤品。要说女人的消费永无止境,北上广算什么,女人的脸比北上广的房价可贵多了!问问老公为什么反对呢?是反对花一千多买,觉得贵,还是觉得你已经有类似的了,没必要再买呢?
3、消费观的问题,到底贵不贵,我觉得每个人的答案都不一样,因为每个家庭的资产状况也不一样。月入过万的家庭,买几百的化妆品还可以,动辄上千的就贵了; 月入五千的家庭,如果一个月买两瓶护肤品,其他方面就不够了呀。
4、再说开销,如果你们两个人没有孩子,没有房贷,车贷,那么开支并不紧张。那你们对收入和未来是如何规划的呢?如果家里多套房收租,那么消费几次也可以的;如果没有房子,两个人打算买房,是不是应该多攒点钱呢?
5、最重要的是,你们夫妻消费观不同,应该坐下来开诚布公的谈一谈,看看彼此对未来有什么规划?打算攒钱吗?***每个月结余多少?如果两个人目标一致,那么以后就可以齐心协力了。如果目标不一致,其他问题也会产生分歧的,不如早点谈开。
6、我个人的例子,刚工作未婚的时候,基本上是月光,后来结婚了以后打算买学区房,于是两个人避免不必要的开支,我的化妆品也比较节省,只买基本款。后来买了房,还有钱要用于还房贷,自己更是量力而行啦,而且研究开源节流,副业还增加了收入,老公也不会说什么啦。
很高兴回答一下这个问题,这要分情况,如果家庭条件好应该买,那无所谓。如果家庭条件中等自己又挣钱,家庭开销不大,也可以考虑,毕竟女人都爱美,也需要注重保养自己的肌肤,和形象。女人都想美美的吗。但如果家庭收入不高,这就需要考虑了,不能为了美而不顾及承受能力。毕竟生存才是主要的。这只是我个人意见。
美女你好,我是淡然,很高兴回答你这个问题,其实我觉得化妆品不在价格来决定好坏,只要是适合你的就是最好的!其实这个你生气的理由应该是丈夫的不理解,而不是化妆品的问题,你平时挺节俭的,而且自己还上班挣钱,说明你是个贤惠的女人,就这次想买个贵点的化妆品你老公就不愿意,心理可能就觉得不舒服,有种不值的感觉!其实也没有什么,他说不超过1000你就说正好1000不就行了,多的那一点自己补上不让他知道就行!你的目的达到了,他也不用为这个事生气,其实过日子就是要学会少减少一些没有意义的生气,一些善意的谎言可以让家庭合睦,不是更好吗?希望我的回答能让你舒服一点[害羞]
一套一千多不算贵,女人必须保养。没有丑女人只有懒女人。生活中男人比女人所感受的压力更大也可以理解。 自由不是让你想做什么就做什么,自由是教你不想做什么,就可以不做什么。
1千多一套对应你的4千工资不贵,因为一套正常用能用半年以上,一个月一百多,其实你可以告诉他有一样化妆品你很喜欢,一个月得一百多元有点舍不得,但你还是狠心买了[呲牙]……
不是你老公扣,是很多男人理解不了化妆品对女人的意义,就像很多女人不能理解男人一天一包烟2o元,一年7一8千一样,
语言是一门生活的艺术,你加工好了处处和谐,你加工不好可能就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,不要说什么2口子还要这样很累,难道比出现更多的矛盾过的鸡飞狗跳更累吗?普通人的日子就别期待自己的老公有一颗富豪的态度。
为哄“女友”一掷千金,温州41岁单身男子被骗购买高价化妆品, 你怎么看?
这个洪先生还没长大吧!怎就那么容易被骗了,只能这样***设,可能这个骗女相貌很美,视频的聊天和洪先生"情投意合","相见恨晚"。加上"美女蛇"经过精心设计,自然言语中听,谈话适可而止讲些让洪先生喜欢听的话,肯定使出浑身解数,处处表现恰到好处,又甜言蜜语,哄的洪先生"心花怒放"。见过之后,此女肯定媚眼挑逗,频送秋波,可怜41岁还单身"久旱遇甘霖"的他,自然要被含情脉脉,媚眼中的"甘露"诱惑的神魂颠倒,无法克制爱欲的力量在体内冲激,于是就傻乎乎掏钱了。"感情太冲动,理智会变零"。在这物欲横流的社会,男人尤其是单身汉,千万要多个心眼,不要轻信女人的"以身相许"要警惕再警惕,不要干拿肉包子打狗,有去无回的蠢事,不得不说,洪先生这次受骗未免太弱智了。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骗老公200一套护肤品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骗老公200一套护肤品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
[免责声明]本文来源于网络,不代表本站立场,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联系邮箱:83115484@qq.com,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,保证您的权利。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qinhao03.com/post/38317.html